当前位置: 扩散器 >> 扩散器优势 >> 日公司切断了他们的芯片供应中企快速反应
日公司切断了他们的芯片供应!中企快速反应,早有防备
芯片的制作,有两大因素,一是设备,二是原材料。这些年来,虽然美国一直在拉拢日荷两国,并且将重点放在了对高端芯片制造设备的掌控上,但美国同样不会因此而放松对芯片原材料的重视。
美国的杜邦公司,从一年前,就已经开始断供光刻胶了,而现在,日本的一家公司,也在断供光刻胶。光刻胶是制造晶片的重要材料,目前非常依赖,不过中企的反应也很快,早有准备!
我们常听人说,一块芯片的制造,有八大原料,九大设备。而这当中,光刻机是我们最大的短板,也是我们至今为止,仅有的一台设备,在28纳米的工艺上,还达不到。
其他8项主要工艺装备有:清洗器、氧化扩散器、膜淀积器、涂胶器、刻蚀器、离子注入器、CMP研磨器、探测器等,有些装备的工艺性能甚至超过14nm,有些装备性能甚至超过了5nm。
光刻胶和光刻机一样,都是制约我们制造晶片的主要障碍。
至于制造芯片所需要的核心材料,包括硅片,特殊气体,光刻胶,抛光材料,湿式电子化学品,靶材等等,虽然相对于制造芯片的设备来说,国内的技术水平还稍逊一筹,但也在逐步实现着突破。
在芯片制造方面,美日企业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,这跟他们在半导体产业上,起步要比美国晚,而且技术水平也要高很多,而日本企业,则遥遥领先。
而荷兰的ASML公司,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,也就只有美和日两家而已。
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,当美国在去年十月宣布了新一轮的芯片出口禁令后,便千方百计地拉拢日荷两国合作,试图将这一禁令的效果发挥到极致。尤其是在硅片所需的原材料方面,日本企业占有绝对优势。
就拿光刻胶来说,全球五大巨头占据了87%的市场份额,而这五家巨头中,除了一家被美国杜邦集团占据外,其他四家都被日企业占据。
日本JSR、东京应化、信越化工、富士等四家企业,共占光刻胶市场72%。
那么,目前我国光电阻材料的市场份额有多大?光刻胶根据其在工业上的应用,可以分为三个大类:PCB光刻胶,LCD光刻胶,以及半导体光刻胶。在技术上,持续生产变得越来越困难,而国内的产量也越来越低。
其中,PCB光刻胶国产率最高,超过50%;目前,国内液晶光刻胶的国产化率只有5%左右;半导体光刻胶,也就是用来做芯片的光刻胶,按照不同的工艺,可以分为五大类。
其中G,I,KrF,ArF,EUV,其中G,I类的含量在10%左右,满足了我国对G,I类的需求量。
目前,我国仅有1%氟化物及氟化物光刻胶,且EUV型光刻胶还在研发中。KrF与ArF均适合用于深紫外光刻装置,但目前国内先进制程对其需求较大,且主要依赖进口。
近日有传闻称,日本某大光刻胶厂,因美国新法规,已暂停向我们某晶圆厂提供KrF光刻胶。知情人士证实了这一说法,但是并未透露更多细节,也未见官方报道。
同时,中企晶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也在互动平台表示,部分高质量的KFF光刻胶已经量产,并有一定规模的量产。
晶瑞电子表示,旗下子公司从事光刻胶制造已有30多年的历史,可以提供各种型号的光刻胶,例如液晶光刻胶,在数年前就得到了客户的肯定,开始大规模量产;氟化氟光刻胶,在很久以前,就已经实现量产;ArF型光刻胶的开发,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。
目前已有上海新阳、北京科华、南大等企业向KrF型光刻胶供货,但仅有少量供货。
在ArF光刻胶方面,我们已经从四家制造商购买了ArF光刻设备用于新产品的研发,但是大多数仍然处于技术研发及使用者试验阶段。南大光电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企业,至今已有两家企业通过了ArF光刻胶的生产。
光刻胶想要在国内站稳脚跟,面临着技术、专利、客户、设备等诸多难题,尤其是测试周期长,与客户关系紧密,难以替代,即使在国内有了技术突破,想要走出去,也是千难万难。
但美国对半导体产业进行全面封锁,给了光刻胶发展的大好时机,很多国内企业,都开始采用国内的技术,这就使得国内的发展,越来越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