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扩散器 >> 扩散器前景 >> 网暴恶果触目惊心决不当谣言传声筒暴力扩
原标题:光明舆评:那些网络暴力伤害了谁?面对键盘侠,真的无能为力了吗?
“上海打赏快递小哥”事件,本是充满温情的故事,却以极度惨烈的结尾收场;出生被抛弃、幼年遭欺凌的刘学州轻生了;“被造谣出轨快递小哥”的杭州女子,本想通过直播宣传防诈骗知识却被逼辞职的警官……这一个个热点事件,它们的发生都指向一个热门词汇:“网络暴力”。
很多网民表示,现在网络环境戾气越来越重,网暴引发的惨剧不时发生,就算在日常,要不就潜水不敢发言,要不就一定要标上“个人观点”“不喜勿喷”。
网络暴力的恶果触目惊心,专项行动绝非小题大做。
一、网络暴力的危害,网民都意识到了吗?还没有。
在施暴者眼中,他们并没有真刀真枪给被网暴者以伤害;在随从者眼中,自己也就是敲了敲边鼓,推了个波助了个澜;在围观者眼中,不过是几句难听的话,被网暴者应该心理坚强点……对于被网暴者到底遭遇了什么,乌合之众并不关心。网络上流传着一个被网暴者的留言:
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,
圣光下我看不清他们的脸,
但是他们捅向我的刀,
却是那么的真实且残忍。
面对一桩桩惨案,
他们不会内疚,不会反省
他们最多害怕自己被追究责任,
默默注销账户重新注册,
继续高举正义的大旗,等待下一次屠杀……有的时候网络是一把“双刃剑”,网络暴力就犹如“消音的枪”,控制不好扳机,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。网络暴力的定义:网络暴力是一种危害严重、影响恶劣的暴力形式,它是指一类由网民发表在网络上的并具有“诽谤性、诬蔑性、侵犯名誉、损害权益和煽动性”这五个特点的言论、文字、图片、视频,会针对他人的名誉、权益与精神造成损害。网络暴力能针对当事人的名誉、权益与精神造成损害,而且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,往往也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。网络暴力是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,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。
二、严厉惩治键盘侠有没有特效药?并没有。
键盘侠到底是什么?对这个问题,有评论解释得很到位,他们是“一种走low系路线的黑暗势力,TA们打着keyboradman的旗号,组成了反对者联盟,肆无忌惮的在网上传播谣言,躲在面具背后尽情的发泄恶意,攻击一切;TA们是网络暴力的发动机,不正之风的助推剂,不配拥有侠的名义,也就是个‘喷子’”。目前,根治键盘侠很困难。那是因为,相关法律还不完善,难以明确责任主体给法律意义上的责任追究带来困难,他律的缺失更无法对网民形成强有力的约束。同时,网民群体性心理引导,也给防治网暴造成影响。如果没有正面引导,加上“声量大”者唆使,那么攻击性舆论就会愈演愈烈。相反,则会有不同效果。像刘学州事件,在他自尽后,网络舆论就发生了逆转,从前的网暴转变成了哀悼和声讨。
三、被网暴者有没有办法反击,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?很困难。
面对网暴,有硬刚的,如“被造谣出轨快递小哥”的杭州女子,在个人社交媒体上表示“绝不退缩”“绝不和解”。有用生命代价来惩治造谣者的,如刘学州,在手机里留下网暴者的证据,希望警方将有罪之人绳之以法。但更多的,是屈从于网暴,默默忍受,甚至以死明志。
当然,可以通过寻求法律援助,搜集证据,借助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;或者借助有影响力的媒体来进行事件曝光,利用舆论还原真相。但这不是一般的被网暴者可以做到的,即便去做,付出的时间成本和精力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。更何况,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。即便那些施暴者受到法律的惩处,声誉损失也无法弥补,更别说那些逝去的生命,无法挽回。
四、我们对网暴真的无能为力了吗?绝不是。
惩治网暴,正当其时。今年全国“两会”上,全国政协委员、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魏世忠就建议,在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强化互联网平台管理责任的同时,检察机关要加大对严重危害社会的网络暴力行为的查办力度,充分发挥立案监督、提起公诉、检察公益诉讼等职能作用,多措并举遏制网络暴力。中央网信办“清朗·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络暴力、散播谣言等。近日,网信办再次出手,部署开展“清朗·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”,从建立健全识别预警机制,健全网络暴力当事人实时保护机制,严防网络暴力信息传播扩散,加大对违法违规账号、机构和网站平台处置处罚力度等五方面。并将通过建立完善监测识别、实时保护、干预处置、溯源追责、宣传曝光等措施开展全链条治理,有效防范和解决网络暴力问题。
还有评论指出,对于打击网络暴力来说,事前预防强于事后惩处。作为普通网民,当不合常理的事情发生时,不妨多一些宽容和理性,可以提出疑问,“让子弹飞一会儿”,不要妄下结论,决不当谣言传声筒、暴力扩散器。作为网络平台,理应守土有责、守土尽责,不因“众怒难犯”而沉默,不当“推波助澜”的“帮凶”,采取精准有效的措施从严整治。